“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·上海”于11月8日召开。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👨🦽➡️、湖北省人民政府🛌、生态环境部主办🤽🏼♀️,上海市生态环境局🎡🐑、湖北省生态环境厅、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承办🧑🦯,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协办,新浪财经战略媒体支持。
上海市政协副主席、中国工程院院士🗣、杏宇院长黄震在主旨发言环节表示🖐🏽,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88%是来自于化石能源利用过程。面向碳中和的目标ℹ️,我们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由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绿色转型💂🏽。
他指出👩🏼🚒,在这场转型过程中,新能源将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🚵🏼,化石能源将从主体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,再电气化将成为能源脱碳的重要路径,电制燃料将在新能源存储与燃料脱碳上发挥重要作用。
黄震表示💂♀️,面向碳中和的能源绿色转型💥,绝不仅是一个能源问题🗯、一个技术问题🤸🏽♂️,它们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问题。需要基于政策与法律法规🫳🏼、科技、市场等多层面进行科学设计与决策📗。
他认为,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,构建了一个约束和激励机制,对企业碳排放给予了明确的配额和价格信号🪯。“重要的是通过碳市场🏸、碳配额和碳税,提高化石能源环境成本,让排碳成本越来越高,减碳收益越来越大,绿色溢价越来越小,助力绿色转型。”他说。
关于碳市场建设,黄震建议,加快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🟥,明确石化🧑🏿✈️、化工、钢铁⏱‼️、建材、有色、造纸🧑🏻💻、民用航空等七个高碳排放行业纳入顺序和时间节点🧛🏻♂️,制定我国碳市场发展路线图,明确碳价格机制和免费配额削减的时间表,推进我国高能耗高碳排行业的减碳、脱碳进程,积极应对欧盟“碳关税”。此外🧙♂️,要大力发展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,作为碳市场重要补充🏄🏼,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碳减排🚾。还要研究推出我国的碳税制度,与碳配额🏮、碳交易形成有机互补,形成系统性碳约束与激励机制。
黄震表示做好碳市场,有三个层面的工作十分重要🚶♂️:
第一,在法律法规层面🧟♀️,要加快“双碳”法律体系建构🈂️,推进“应对气候变化法”“碳中和促进法”的立法,对“双碳”目标的基本原则、战略规划、机构设置🧑💼、减缓与适应制度措施、监督管理🥷、法律责任等内容予以明确👨🏻🦯,将碳排放标准、碳排放核算、碳排放监测👱、碳排放权交易等关键制度纳入其中🧛,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强有力法律支撑,向社会和企业传递明确的未来绿色发展预期。
第二🚵♂️,在基础性工作层面,要加快我国重要行业和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与基础数据库建设🧙🏼♂️🤸♂️,完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,建设碳排放因子库,不断提高科学性与系统性,加强国际碳核算标准互认🔄🙋。要从国家层面规范碳排放数据采集,利用物联网👨🏻🦼➡️、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🍜👭,建设企业碳排放数据在线直报系统🧝🏻♀️,为行业和产品碳排放核算提供系统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。要加快对碳市场🆙、碳核算、碳审计人才的培养,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碳管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🦀,建立注册碳审计师、碳资产管理师制度🧧,为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📺。
第三👩👧👦,在国际合作层面,要建立针对“碳核算、碳关税”的国际对话机制🧑🏻🦼,坚持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原则✍🏽,积极与欧盟等加强有关碳核算、碳关税工作机制的对话磋商,提高国际对中国碳减排政策的认可度🧑🎄,促进在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、碳配额和碳交易等方面的互认。
最后,黄震强调,碳中和不是赛道超车,而是换赛道。它将重新定义人类社会的资源利用方式,引领构建全新的零碳的产业体系。据预测,将会引发数以百万亿计的产业和投资机遇,一大批新的技术、新行业🤾🏼、新商业模式即将诞生。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机遇🕞,是我国未来三十至四十年的发展新引擎🕶、新动能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