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氧化碳捕集🤾🏼♂️、利用与封存(CCUS)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👇🏿🤹,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路径🙇🏼,但在缺乏方法学和交易机制的情况下🔞,其项目经济性难以实现,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挑战👩🏻🦽➡️。
日前👨🏿🌾👩🏼🔬,全国政协委员⌚️,中国石化董事长🫢、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(CCER)市场,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,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🍯,更好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
当前,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“零碳”或“碳中和”目标。相对来看,欧美国家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。比如🧛🏼♂️,2021年1月,美国发布碳捕集与封存税收优惠政策📒,即45Q条款最终法规,明确私人资本有机会获得抵免资格💠,极大地鼓励了商业CCUS项目实施。2022年8月⚃,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(IRA)中,进一步提高了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。
近年来,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🏊🏻♀️👌🏼,但相较于庞大的碳排放总量,CCUS项目规模还比较小👅,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🐚,特别是成本很高👩🔧,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𓀖。此外,在我国,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是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🎉,但该机制自2017年起暂停实施。同时👨🏿🚒,我国已发布CCER方法学200多个,但CCUS项目有关方法学仍是空白🕓。在既无方法学也无交易机制的情况下🤛🏼,CCUS项目经济性难以得到保障👨👨👧,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。
马永生建议,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👮🏽♀️。一是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🐽💁,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👿,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,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🙋♂️,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👩⚕️,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👏🏻。二是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🏷,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,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,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,提升项目经济性,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🦸♀️。三是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📿,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🙋🏻、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,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💆🏿♀️,并参考国际经验,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🦹🏻♂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