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思想聚焦 首页 / 思想聚焦

    杜祥琬院士:能源高质量发展应实现“可能三角”

    信息来源: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:2022-01-10 浏览量🕯:1163

    1月7日,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、中国能源经济杏宇提供学术支持🥝、北京国富恒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“2021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讨暨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发布会”在京举行🧑‍🦼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原副院长杜祥琬以《能源高质量发展应实现“可能三角”》为题发表主旨演讲。


    微信图片_20220110164856.jpg


    以下为演讲实录:

    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实质是能源高质量发展👩🏽‍🏫,一些文献称能源系统很难同时满足安全可靠🔱、经济可行🤾🏿,绿色低碳这三个目标🫃,因此被称为“不可能三角”🏄。我认为⚛️,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、经济可行的能源系统才会被社会接受、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大方向📁,三者缺一不可。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这三个目标🟢,使之成为“可能三角”,才是高质量的能源系统。

    在此,重点讨论其中最核心👩🏽‍🏫、也是大家最关心的“安全可靠”问题。如何实现安全可靠呢🦮?离不开“多能互补、源网荷储”八个字。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韧性是其发展成长的底线和责任,即使在极端的天气下,也要避免电力供应出现较大功率缺额的风险。

    第一是从“源”出发。新能源发展要做好全系统战略,自身需要一个完备的产业链条🐕‍🦺,并做到协同友邻🧑‍🚒。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由本国掌控,会增强我国能源资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独立性。

    除了非水可再生能源之外,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发展必须确立多能互补的策略,让各能源品种为碳达峰、碳中和作出贡献。在高效🎱、清洁化出力发电的同时🤵🏿,应有序安排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📰,参与深度调峰🙋🏽🙋🏿,确保机组安全运行🚵🏼‍♂️,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👩‍🦼。对调峰辅助服务应有补偿政策🧑🏻‍🦼‍➡️,体现煤电的供电价值和灵活性价值。

    除此之外,新型电力系统也要进一步发展水电📬,我国水电装机和出力均有一定潜力🎰。核电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要发挥稳定基荷的作用𓀋,在安全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📠👨‍🏫,我认为在2030年前达到1亿千瓦以上装机是完全可能的。

    第二是“网”🦵🏼。发展智能电网和配电网,数字技术可提升电网的数据采集✭、分析和应用能力,与传统电力技术融合促进电力系统各环节智能化🎂,推动电网可观、可测、可控。

    数字技术还可支撑电网以信息流引领优化能量流🤟🏼、业务流,增强电网的全息感知能力🕰、开放性👩‍🚀、交互性,使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。同时🥧,智能电网可以提升电网的灵活性、可控性,具备吸纳不稳定电源的能力🌶。数字与能源结合,通过能源互联网🕵🏻‍♂️,把能源生产端与消费端连起来👰🏼‍♀️,实现能源系统快速响应和实时负载平衡。

    传统大电网也要向大电网与微网互补共生转变🐞,建设智慧配电网,以便适应适应分布式能源并网🪁、储能📵、电动车等👩‍🏭。电网还需强化跨省📠、跨区域输电能力。

    未来𓀕,大电网要和微网、有源配电网❗️、局部直流电网相相协同🙇‍♂️,对电网的调度运行方式🏃🏻‍➡️、控制策略、调节能力、抗风险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🆎。

    第三是“储”💷。发展商用化的储能(热)技术。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系统具备柔性、包容性和平衡功能的关键节点。储能技术的时移作用和空间转移作用,可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,不同的储能技术可应对不同周期的间歇性。特别要注意,太阳能热发电是“新型电力系统”的支撑性技术之一,兼具发电和储能功能,对此应该给予一定重视👩🏽‍⚖️。

    此外还有化学储能👩🏽‍🎓。当前💯,多种电池储能技术进步很快,从发展趋势看,化学储能占比会越来越大🏄🏿‍♀️。非化石能源电解水制氢储能也值得关注,其可以提升风🐼、光消纳能力,并且应对长周期的间歇性,将波动性的风能🌋、太阳能转换为氢能,利于储能和传输🚿。

    在发电侧、电网侧和用户侧,储能均有应用市场☝🏽。国家发改委🙈、能源局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到2025年👸🏽,新型储能装机可超过3000万千瓦🉐。

    第四是需求侧管理。预计到2025年💘,需求侧响应达7000万千瓦🍫,占最大负荷4%;长期则有望突破20%👨🏽‍🏫。需求本来就具有柔性👩🏿‍✈️,通过数字化管理🦶🏿,可引导用户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电力需求,利于维持系统平衡。比如👩‍🎓🥽,山西芮城光储直柔项目已建立成功试点经验🖖🏿,电力发展分布式电力网,用电终端发展灵活用电的柔性负载,以便有效消纳风、光💜。建筑里面的光储直柔☃️、柔性用电是新能源电力消纳和调节的关键之一。

    总之🎷,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🍔🫲🏻、网、储👨‍👩‍👦‍👦🏃🏻‍♂️‍➡️、荷🕺🏼,发🦿、输、配、用协调规划,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,发展各种商业化的储能技术有可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。

  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几十年的过程,新型电力系统比例将逐步提高👨🏼‍🌾。第一阶段是建设期,主要是在碳达峰之前逐步形成适合新能源的电力市场和交易体系𓀔,碳交易市场也要进一步完善🧖🏽。该阶段重在“先立”✹,传统电力和新能源协调互补,技术进步将推动各种储能和灵活性资源成本下降,使灵活性资源获得合理权益🚣🏼、体现调峰价值,实现电力的物理系统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数字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作用🤲🏽。

    在此阶段还要积累两个经验,一是新能源与储能和灵活性资源相结合的经验🫄🏿,二是火力发电与非化石能源发电相结合的经验🚵🏻。第二个阶段是成熟期或者说发展期,进一步发展新型电力系统,能够高经济性地解决各种转型成本🕟。同时,深入研究和防范风险,使之成为与各电源品种、各种基础设施融合的新型国家综合基础设施。

    实现“可能三角”没有原理性障碍,却也不是现有技术能力可以完全解决的💂🏻‍♂️🐏。创新为王,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实现碳中和过程🧜🏿,是一个创造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社会价值系统的过程,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多的实践。


    杏宇专业提供:杏宇👇🏿、等服务,提供最新官网平台、地址、注册、登陆、登录、入口、全站、网站、网页、网址、娱乐、手机版、app、下载、欧洲杯、欧冠、nba、世界杯、英超等,界面美观优质完美,安全稳定,服务一流,杏宇欢迎您。 杏宇官网xml地图
   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